诸葛亮为什么要连年北伐?陈寿给出了怎样的观点?

2024-11-28 16:03:55 admin

  三国(220年-280年)是诸葛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什连寿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年北先后出现了曹魏、伐陈蜀汉、出样东吴三个主要政权。观点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诸葛亮多次北伐失败,诸葛为何还坚持的什连寿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诸葛亮:“然连年动众,年北未能成功,伐陈盖应变将略,出样非其所长欤!”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观点:“诸葛亮连年出兵,伐魏国,诸葛一直都没能获得成功,什连寿这可能是年北因为他缺乏做将领的应变能力,统兵打仗不是他的长处吧!”

image.png

  从陈寿的观点不难看出,在蜀汉朝廷内部,很多人都对诸葛亮北伐持否定态度。毕竟诸葛亮前后五次出兵北伐,消耗的钱粮不计其数,损失的军队数以万计,却没有取得任何突破性的成功,这也不能怪当时的人不能理解诸葛亮。(历史上诸葛亮五次北伐,《三国演义》中是六次)

  我们抛开诸葛亮统兵打仗的能力不去讨论,先来说一下诸葛亮为什么要连年北伐。

  诸葛亮北伐时期,三足鼎立的格局已经成型,但是三国之间的实力并不平衡。曹魏占领了当时最富裕的北方地区,人口数量比蜀汉和东吴加起来还要多,经济实力更是蜀汉和东吴的数倍。

  我国古代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次分裂的局面,几乎每一次都是实力最强大的北方割据势力统一天下。(除了朱元璋例外)

  以蜀汉和东吴的国力,只能在短期内抵挡住曹魏,根本不可能长期与曹魏消耗。一旦曹魏恢复元气西征或者南征,蜀汉和东吴就会陷入亡国的危机。诸葛亮作为一个聪明人,肯定明白这个道理。

image.png

  《后出师表》中有一段话:“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虽然《后出师表》可能是后人杜撰的,但是这段话很好地解释了诸葛亮坚持北伐的原因。

  蜀汉不讨伐曹魏,最后还是会被曹魏的强大国力压倒,迟早都会灭亡。与其坐以待毙,还不如主动出击去进攻曹魏,成功了就一统天下,失败了最多也就是亡国。

  而且诸葛亮北伐并非是无脑的穷兵黩武,诸葛亮善于治国,在诸葛亮北伐期间,蜀汉的百姓安居乐业,粮食产量充足,国力不仅没有因为北伐下降,反而一直稳步提升。

  实际上诸葛亮北伐也并不是完全的徒劳无功,在诸葛亮北伐之前,曹魏都已经不再把蜀汉当作对手看待。曹魏的谋臣都说:“蜀,小国耳,名将唯羽。羽死军破,国内忧惧,无缘复出。”

image.png

  当时曹魏的主力都在南方准备讨伐东吴,防备蜀汉的兵力非常少。诸葛亮北伐之后,曹魏开始分出一部分主力防备蜀汉,间接减轻了对东吴的压力。假如诸葛亮一直跟曹魏和平发展的话,一旦曹魏集中兵力灭掉了东吴,蜀汉的灭亡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而且诸葛亮北伐也打出了蜀汉军队的士气,第二次北伐斩杀王双,第三次北伐夺取武都郡和阴平郡,第四次北伐斩杀张郃,打的司马懿“畏蜀如畏虎”,第五次北伐送给司马懿女人的衣服,更是留下了“死诸葛吓走活仲达”的佳话。

  如果诸葛亮一直休养生息,那么曹魏只会更加地轻视蜀汉,蜀汉的将士也会丧失斗志。等到曹魏灭掉东吴,蜀汉的国祚也就进入了倒计时。

  北伐也是亡国,不北伐也是亡国的情况下,北伐显然是最佳的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文章

    32193

  • 浏览

    784

  • 获赞

    7

赞一个、收藏了!

分享给朋友看看这篇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