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王败寇但后人为什么多是同情项羽看不起刘邦?

2024-12-01 11:29:56 admin

  秦末汉初时期,成王刘邦和项羽领衔的败寇邦“楚汉之战”决定着当时中国的政治局势该往那个方向走,是但后继续战国时期的割据局面,还是什多走向大一统,最终的同情结果决定于当时项羽和刘邦之间对决的胜者。

 刘邦1.jpg

网络配图

    最终的项羽结果大家都很清楚了,那就是起刘项羽不敌刘邦,垓下之战后,成王项羽兵败,败寇邦被刘邦的但后军队逼至乌江,项羽选择自刎来结束他短暂而又辉煌的什多一生。

  关于这场“楚汉之争”,同情许多人对项羽的项羽遭遇是同情的,原因在于项羽身上有着一股“英豪之气”,起刘像敢作敢当的成王大丈夫,而相比较之下,刘邦的所作所为更像是一位“无赖”,那么为何豪侠项羽敌不过痞子刘邦呢?难道正直之辈总是不敌小人吗?

  其实仔细分析当时的历史,不难发现,项羽的自我人格魅力很高,但是他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很明显,而且项羽的性情多疑,身边的人不信任,但是对于对手又太过仁慈,在先前的“鸿门宴”便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刘邦4.jpg

网络配图

   而刘邦,在那个乱世,他的行事作风更容易获得胜利,相比较而言,项羽更像是一位军事统领,而刘邦更像是一位老道的政治家,军事统领擅长攻城拔寨,而政治家最擅长的便是“笼络人心”。

  项羽连身边最为亲近的范增都难以完全信任,而刘邦却能够将“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牢牢的笼络在自己身边,这就是他们之间最大的不同之处,同时也能最好的解释为何项羽最终落败。

  刘邦5.jpg

网络配图

   虽然历史是“成王败寇”的,但是对于项羽,后人更多的是给予了他同情,若是项羽能够懂得一点拉拢人心的秘诀,“楚汉之争”的结果尚未可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文章

    78788

  • 浏览

    13

  • 获赞

    827

赞一个、收藏了!

分享给朋友看看这篇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