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汉末三大战役之一,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爆发的?

2024-11-28 18:52:43 admin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官渡曹操军队与袁绍军队在官渡展开了一场战略决战,汉末史称“官渡之战”。大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役之样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历史此战是背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下爆基础,也是官渡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汉末和大家一起分享。大战

  背景

  东汉末年,役之样轰轰烈烈的历史黄巾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它却沉重地打击了汉朝地主阶级的背景统治,使早已腐朽不堪的下爆东汉政权分崩离析,名存实亡。官渡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州郡大吏独揽军政大权,地主豪强也纷纷组织“部曲”(私人武装),占据地盘, 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转入争权夺利、互相兼并的长期战争,造成中原地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凄惨景象。当时的割据势力:主要有河北的袁绍、河内的张杨、兖豫的曹操、徐州的吕布、扬州的袁术、江东的孙策、荆州的刘表、幽州的公孙瓒、南阳的张绣等,形成群雄并起的局面。在这些割据势力的连年征战中,袁绍、曹操两大集团逐步壮大起来。

image.png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许县,自始挟天子以令诸侯(“奉天子而征四方”),威势大增。他先后击败吕布、袁术,占据了兖州、徐州以及部分豫州、司隶。

  建安四年(199年),袁绍最终战胜公孙瓒,据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尽有河北之地,意欲南向以争天下。这样,华北最重要的两个政治军事集团,决战势所难免。起初形势袁强曹弱。袁绍已无后顾之忧,地广人众,可动员的兵力在十万以上,特别是袁绍的统治核心——冀州。在汉末三国时期,“冀州户口最多,田多垦辟,又有桑枣之饶”,“冀州民人殷盛,兵粮优足”。

image.png

  曹操则是处于四战之地,除了北方的袁绍,关中诸将尚在观望,南边刘表、张绣不肯降服,东南孙策蠢蠢欲动,暂时依附的刘备也是貌合神离。尽管如此,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包括曹操的谋士荀彧、郭嘉,还在张绣麾下的贾诩,以及凉州从事杨阜,在综合分析了曹、袁的优劣后,认为袁绍外宽内忌,好谋无决,他们都看好曹操,认为局势会向着有利于曹的方向变化。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十月,河内郡太守张杨欲出军救援吕布时却为部下杨丑所杀,曹操解除进攻徐州吕布的后顾之忧,十一月,吕布被曹操消灭;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张杨旧部眭固杀杨丑,欲北投袁绍,曹操派史涣、曹仁击破眭固,取得河内郡,把势力范围扩张到黄河以北,六月,袁术病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友链


  • 文章

    71

  • 浏览

    8765

  • 获赞

    4

赞一个、收藏了!

分享给朋友看看这篇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