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下学宫:战国时期官办高等学府,促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2024-11-28 20:40:24 admin

  稷下学宫,稷下又称稷下之学,学宫学府战国时期田齐的战国争鸣官办高等学府,始建于齐桓公田午。时期位于齐国国都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稷门附近。官办高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促成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image.png

  “稷”是稷下齐国国都临淄城(今山东省淄博市)一处城门的名称。“稷下”即齐都临淄城的学宫学府稷门附近,齐国君主在此设立学宫。战国争鸣故因学宫地处稷门附近而得名为“稷下学宫”(这与东汉时期的时期“鸿都门学”得名由来相同)。

  稷下学宫是官办高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促成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中国学术思想史上这场不可多见、稷下蔚为壮观的学宫学府“百家争鸣”,是战国争鸣以齐国稷下学宫为中心的,官学为黄老之学。它作为当时百家学术争鸣的中心园地,有力地促成了天下学术争鸣局面的形成。

  在此期间,学术著作相继问世。有《宋子》、《田子》、《蜗子》、《捷子》等,今已亡佚。另《管子》、《晏子春秋》、《司马法》、《周官》等书之编撰,亦有稷下之士的参与。

  由于不少人是善于把学术和政治结合起来游说当权者的能手,故在宣王时受上大夫称号之稷下士多达七十六人。稷下学宫的存在,曾为当时百家争鸣开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了先秦时期学术文化的繁荣。

  稷下学宫特点

  稷下学宫实行“不任职而论国事”、“不治而议论”、“无官守,无言责”的方针,学术氛围浓厚,思想自由,各个学派并存。人们称稷下学宫的学者为稷下先生,随其门徒,被誉为稷下学士。

  齐威王即位,为革新政治,选贤任能,广开言路,进一步扩建了稷下学 宫。齐宣王时期,采取了更加开明的政策,“趋士”、“贵士”、“好士”,稷下学宫的规模和成就达到顶峰(滥竽充数这个典故就和齐宣王有关)。

image.png

  齐宣王对稷下学宫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当时,四方游士、各国学者纷至沓来,“邹衍、淳于髡、田骈、接子、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除了官学黄老道家外、 儒、名、法、墨、阴阳、小说、纵横、兵家、农家等各家学派林立,学者们聚集一堂,围绕着天人之际、古今之变、礼法、王霸、义利等话题,展开辩论,相互吸收,共同发展,稷下学宫达到鼎盛。世称“百家争鸣”。对此,司马光在《稷下赋》中说:“致千里之奇士,总百家之伟说。”

  然而,齐闵王后期,不听谏言,邹衍很快离开齐国去了燕国,随后,齐几乎为燕将乐毅攻灭。齐襄王时期,齐国重建,虽然努力发展稷下学宫,但是稷下学宫仍然没有能够恢复到鼎盛时期的面貌。

  至齐襄王的儿子齐王建即位,稷下学宫未能得到进一步发展,并随着齐的灭亡而消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友链


  • 文章

    1

  • 浏览

    435

  • 获赞

    576

赞一个、收藏了!

分享给朋友看看这篇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