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寒假,孩子的心理加油站

2024-11-28 18:59:10 admin

寒假不长,心理心理却可视作孩子成长路上的寒假孩小型加油站。

寒假来临,加油假期为孩子提供了休息和放松的心理心理机会,也增加了家庭亲子相处的寒假孩机会。寒假不长,加油却可视作孩子成长路上的心理心理小型加油站——从狭小的课堂走向广阔的社会和自然;也可视作促进亲子感情的能量场,让孩子更好地感受家的寒假孩温暖,迎接新的加油挑战。


给孩子一个“有温暖的心理心理家”

孙云晓

每天能够吃到父母做的早餐的学生,他们的寒假孩生活是有规律的,更是加油有幸福感的。

近年来,心理心理中小学生的寒假孩心理问题突显,甚至出现一些令人揪心的加油悲剧。面对孩子成长的困境和扭曲,最痛心最焦虑的人莫过于父母。毫无疑问,父母对孩子的爱无人可比,但这份关爱也存在误区值得反思,比如父母最需要坚守的底线,或者说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事情,是否做到了呢?

让我们用数据说话,北师大2018年对全国18万中小学生的调查发现,四、八年级的学生大都认为家长对自己最关注的前三位是学习情况、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其人数比例远高于对道德品质、日常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或特长、心理状况等方面的关注。该调查还发现,中小学生认为人生幸福最重要的是“有温暖的家”,八年级学生比四年级学生的认同度高出10.1%百分点,说明青春期的孩子更懂得家庭幸福至关紧要。

我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经连续主持20余年的全国少年儿童跟踪对比调查,“有温暖的家”始终是中小学生关于人生幸福的第一选择。显然,“有温暖的家”是家庭教育成功最鲜明的特征,因为家庭教育的本质属性是生活教育,也是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作为父母的底线,就是好好生活,让全家人相亲相爱,让孩子愿意回家,这是孩子健康成长最重要的保障。然而这一组数据说明,近八成的中小学生认为,父母最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而最忽视孩子的心理状况。即使父母们关心孩子的第二位是身体健康,却有90%左右的中小学生睡眠不足,这是严重影响孩子身心健康的基本因素之一。

我非常理解父母们的焦虑,但是,做过50余年儿童教育和研究,我最深刻的发现,就是成长是有规律的,教育自然也是有规律的。作为父母的底线,首先要让孩子健康地活着,进而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中发现自己独特的潜能,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成长之路。也就是说,只有遵循规律,才可能让孩子和谐而幸福地成长。

从家庭的角度来说,好的生活才是对孩子学业发展最好的支持。还是用事实说话吧,2021年,苏州教育监测部门对50826名初二学生的父母进行问卷调查,并与初二学生的考试成绩匹配关联,希望探究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学业发展。结果意外发现,每天能够吃到父母做的早餐的学生比吃不到的学生平均成绩高出63分。家庭藏书超过200册的学生比藏书仅为0—25册的学生平均成绩高109分。我问过苏州教育部门的领导:吃不吃早餐为什么如此显著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他们告诉我,每天能够吃到父母做的早餐的学生,生活是有规律的,更是有幸福感的,而他们的父母是有责任感和爱心的,家庭氛围是温馨的,让孩子情绪积极而稳定,而这是学习好最重要的条件。

实际上,当孩子有了“有温暖的家”,不仅仅能够激励孩子的学业发展,更有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当然,家庭不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唯一因素,学校生活、同伴关系以及社会活动都有可能导致孩子出现某些心理问题。但是,有了“有温暖的家”,有可能避免或缓解孩子的困境。“有温暖的家”体现出两个基本特点,一是相亲相爱的家人关系,二是丰富多彩的家庭生活。“有温暖的家”对于孩子的健康而言也有三个具体指标,一是充足睡眠,二是合理饮食,三是积极运动。

当孩子拥有温暖的家庭与健康的生活,他们的诸多心理问题都可能避免或化解,而代之以生机勃勃地幸福成长。因此,父母是最好的心理咨询师,做父母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带领孩子好好生活,这是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底线与原则。

作者简介: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二级研究员、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家庭教育指导专委会副主任。


孩子放假了,父母还好吗?

林 紫

家家都有一堂叫作“允许孩子做自己”的功课要修习。

很多爸爸妈妈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每年寒暑假!我感觉孩子一放假,我就要出心理问题了,怎么办?”

我问这些爸爸妈妈:“你们猜,‘别人家’的爸爸妈妈,会不会也要来做心理咨询?”被问的爸爸妈妈往往会一愣:“林老师的意思是……”我通常会点点头,而他们则通常会突然就感觉松了一口气,心里仿佛在说:“原来家家都有‘病’,那我家娃……好像还行?”

其实,不是家家都有“病”,而是:家家都有一堂叫作“允许孩子做自己”的功课要修习。每家的孩子都是孩子,都会遇到成长当中的各种问题。这些问题一到假期,就会被放大,如果爸爸妈妈没有在心里留足空间给这些问题,双方就会陷入焦灼混战里去。

允许孩子做自己,意味着父母要先学习尊重孩子的权利,包括:

1.享受假期的权利:

人生在世,除了学习、工作以外,还要懂得休息、娱乐和生活,才能让生命可持续发展。如果一味要求孩子学习,就好像要求一个人只吸不呼一样,很快就会喘不过气,智力、精力和情绪都会出现耗竭,继而会对一切都失去热情。失去热情和兴趣,往往是抑郁的先兆。父母如果不想孩子抑郁,就需要先克服自己的“假期恐惧症”——这种“症状”,往往是在为人父母之前就有的,比如:明明很累了,但就是不敢停一停,因为一停下来、就会失去价值感,觉得只有忙碌的自己才是有意义的。一到假期,整个人就浑身上下不对劲,总要想方设法把时间都填满了才稍感安心。以前填自己的时间,有了孩子后,自然就也要占满孩子的时间,唯恐他们虚度。事实上,能够适当虚度的人生,才是健康的,生命需要张弛有度,才能元气满满,才有足够的弹性来应对各种挑战。

2.让自己快乐的权利: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扫孩子的兴”开始变成了家庭教育的一部分。大人们仿佛达成了一条共识:不能让孩子太高兴,否则他们就会忘了学习。其实,事实正好相反。心理学实验结果显示:人们在快乐的状态下比在不快乐的状态下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父母可以反对孩子长时间玩游戏、刷视频,但也需要学会:在孩子们看来不应该不合理的言行举止中,找寻合理的部分,然后与孩子同频。比如,当孩子打游戏闯关成功、手舞足蹈、喜不自禁时,父母可以先共情于孩子成功的喜悦,让孩子感受到在情绪上父母与自己并肩而立,然后才有机会在事后表达自己对于游戏的看法,重新建立规则,寻找其他可以让孩子快乐的替代品。

要尊重孩子的权利,父母得学着释放一部分权力。比如:

(1)自我规划时间的权利:

很多事业有成的爸爸妈妈,总想把自己的成功经验复制给孩子们,还没放假,就开始给孩子制定日程表,然后每日考评。这样看似会增加效率,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因为孩子变成了被动执行者,而不是主动管理者。更好的办法是:让孩子来规划假期,父母从监督者降为支持和配合者,共同保障计划的执行。同时还要降低的,是评价标准——能够完成80%,就已经是佼佼者了呢!

(2)同伴交往的权利:

随着年龄增长,对孩子们来说,同伴关系远远比跟父母和老师的关系更为重要。他们渴望同伴友谊,渴望跟懂自己的人在一起。所以,如果孩子的假期规划里有同学聚会、一起游玩的设想,不仅不必担心和打击他们,反而还应感到庆幸,同时还要恭喜自己:养育了一个健康的孩子。

青少年心理疾病高发的当下,假如能够利用好假期,带孩子一起体验“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愉悦,与孩子一起做美食、看好书,鼓励孩子参与一项新的运动,让孩子的假期生活充满生机,那么,有生机,就有了希望——这是天地之间永恒不变的规律。

作者简介:林紫心理机构创始人,心理学博士,上海心理卫生服务行业协会副会长。


这个寒假,我选择“激娃”

宝莉爹

每到寒假,家长们都容易“分裂”。有人觉得,孩子忙了一学期了,应该好好休息,但有人觉得这块时间正好用来“鸡娃”,抓紧学。

身处北京“鸡娃”家长聚集地的海淀区,我和妻子却属于“激娃”派。

传统的“鸡娃”,是设定一个目标,家长和孩子一起打鸡血。但我们更喜欢“激娃”,激励的激,期望孩子能自己主动做事、主动学习。

我问女儿对寒假有什么期待,她说很简单:疯吃、疯玩、疯读书。这已经是四年级的寒假了,我们没有在任何一个假期给过孩子压迫感,但我们跟孩子也有约定:一定选一件她此前没尝试过但又很想体验的事情做。

女儿是学校英文广播站的广播员,她对从事讲解和配音的工作特别感兴趣。很小的时候,就学着记者的样子,假装到处采访。这个寒假,她报名了故宫的小讲解员活动。“未来,你们再去故宫,就不用请讲解了,包在我身上。”她自信满满地说。

“激娃”,是我这几年育儿的一个心得,它比“鸡娃”难多了,难在你得理解孩子,学会跟孩子沟通。

转眼,闺女迈入9岁的大门,亭亭玉立,思想也越发自由,整天吵着“闹独立”。家里大小事,她都要评论一番。对于我和妻的话,她高兴时应和一声,不开心时就一句句回怼。有时候,不论我们说什么,女儿都会全盘否定,然后再三强调自己的立场,“我也是一个独立的人”。她从小热爱阅读,还经常拿书上主人公“离经叛道”的行为来解释她的反抗。

我和妻经常被女儿气到苦笑,晚上再一起复盘怎么跟她有效沟通。我发现,女儿闹独立的关键点在于,她认为我们总是站在高处对她评论,我们的关系不对等。

作为父母,我们似乎总觉得孩子不够完美,所以难免挑刺。有时候不等女儿反驳,我已经准备好了一大堆教育她的话脱口而出。

有一次,我跟女儿谈心,她意味深长地说:“爸爸,你的话表面不伤人,实际上很难听。”天啊,那一刻我的脸瞬间红了,这么多年第一次被女儿教育。

也是自那次之后,我注意在沟通中尽量平等,做倾听者。无论是关于学习还是旅行,我都喜欢先听女儿的想法。


—————— 声 音 ——————

我想要这样一个寒假

希望今年寒假,爸爸妈妈可以不要这么忙,可以有空陪我玩。最好不要给我准备很多作业。——曦曦5岁

我要天天看《父与子》这本书。我还要写封信,绑在气球上放出去,然后让爸爸带我去公园,找到气球后看信里写什么(《父与子》书中,儿子做坏事的情节)。——小友7岁

首先不能每天都跟着爸爸去他单位,坐在他对面写作业太难受了。我要在家自己学、自己玩。希望爸爸给我充值电视会员,我有好多电影想看。——成梁舆10岁

我不怕做作业,但希望能少做几张小报。最好寒假我能有多点时间去跳舞,我还要和弟弟一起去苏州河边骑自行车。如果寒假里能有气温降到0℃以下的日子就好了,我就能和弟弟在小河里挖冰、砸冰。寒假一开始,我要奋力写作业,这样可以让爸爸妈妈带我们出去旅游一次。——有友13岁

我想要的寒假生活是平静的,无需太紧凑的课程安排或是精彩的旅游度假。我们一家四口都在家吃饭、睡觉,一起生活。我时而与三五好友小聚打球,不被作业所催促或为学业感到焦虑。在精进学业的同时,有时间放松娱乐——写字、看书,打球、做志愿者……这样的寒假,一定是充实快乐且进步着的。——氿歌17岁

(丛歌整理)

友链

外链


  • 文章

    8

  • 浏览

    6

  • 获赞

    5626

赞一个、收藏了!

分享给朋友看看这篇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