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获奖 重视那些未获承认的科学家

2024-12-01 13:17:00 admin

  美国《细胞》杂志的屠呦一篇文章,把一个名叫屠呦呦的呦获中国药学家的杰出成就“返销”给了国人。几乎与此同时,奖重2011年度拉斯克奖的视那获奖名单揭晓,屠呦呦获得临床医学奖,未获获奖理由是屠呦“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呦获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报道说,奖重这是视那迄今为止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大奖。拉斯克奖的未获评选结果通常于9月公布,而诺贝尔奖通常是屠呦10月公布,统计数字又表明先获此奖再获彼奖的呦获比例非常之高,因此拉斯克奖在医学界又被称作“诺贝尔奖风向标”。奖重

  即便屠呦呦最后与诺奖失之交臂,视那这个拉斯克奖对国人而言也已然是未获一个极好、极好、好得无以复加的消息。但在庆贺之余,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先生的一句话值得引起重视,那就是:国家要重视那些在国内做出了杰出工作而未获适当承认的科学家。这句话的现实针对性之强,屠呦呦从默默无闻到获得国际大奖,不啻进行了生动诠释。当然,饶毅正是因此引发感慨。屠呦呦今年已80岁高龄,除了发现青蒿素之外,此前关于她的介绍平凡得不能再平凡。饶毅“适当承认”的内涵如何我们不得其详,但对于早在1971年10月,就在实验室里“从中药正品青蒿的菊科植物的成株叶子的中性提取部分,获得对鼠疟、猴疟疟原虫100%的抑制率”的屠呦呦来说,过于平凡的履历介绍,至少表明她在国内的认可远远低于她的实际贡献。不错,屠呦呦在1979年已经获得了国家发明奖二等奖,但在饶毅先生看来,奖项与成就显然不相匹配。

  屠呦呦的名字,因为其领域的专业性,对于寻常大众是陌生的,她不必成为公众人物,在她自身也未必愿意成为公众人物,但是在科学界却不该是陌生的,是不该被遗忘的。人家不是就记得吗?现在,透过人家杂志上的文章才对自己的科学家有了新的认识,真该汗颜才是。《细胞》杂志的文章指出,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许多重大发现的价值和效益并不在短期内显而易见。但也有少数,它们的诞生对人类健康的改善所起的作用和意义是立竿见影的。由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从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青蒿素作为治疗疟疾的一线药物挽救了无数的生命,其中大部分是生活在全球最贫困地区的儿童。这就表明,屠呦呦及其团队的研究,不仅具有学术意义,更具有实践成效。可惜,我们得悉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拉斯克奖。也难怪,我们有多少杰出科学家是因为在国际上获得大奖,或者在国际顶级杂志上发表文章才为国内瞩目的?

  昨天还有报道说,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工作已经结束,象征中国科研领域原始创新能力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今年再一次出现空缺。而据统计,该奖项自2000年以来12年中已有7次无人问鼎。如果该评审结果获国务院批准通过,这将是第8次空缺。为什么会这样?分析人士给出了原因,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难度确实很大,科学人员的学术水平还有待提高,等等。但从屠呦呦的经历中我忽然想到,是否我们对那些在国内做出了杰出工作的科学家的“适当承认”方面还欠账太多,导致国家大奖成了空中楼阁?

责任编辑:hdwmn_LHJ

友链


  • 文章

    9387

  • 浏览

    365

  • 获赞

    765

赞一个、收藏了!

分享给朋友看看这篇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