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国小民少,为什么却多次主动攻打强大的曹魏?

2024-11-28 19:44:00 admin

  三国(220年-280年)是蜀汉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民少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却多先后出现了曹魏、次主曹魏蜀汉、动攻打强东吴三个主要政权。蜀汉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为何蜀汉屡次攻伐曹魏,民少曹魏却很少进攻蜀汉的却多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我们看三国的次主曹魏历史,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动攻打强现象。那就是蜀汉蜀国国小民少,却多次主动攻打强大的民少魏国。在诸葛亮的却多时期,蜀国就发动了五次北伐。次主曹魏而到了姜维时期,动攻打强对曹魏的攻击达到了八次之多。相反,曹魏对蜀汉的攻击却屈指可数。这种情况,就好比一个少年去挑衅成年人一样,而那成年人还光挨打不还手。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局面呢?

image.png

  一、汉中争夺战的胜利,奠定了蜀汉的立国基础。

  在建安十九年的时候,刘备经过长期的征战,终于占领了成都。而与此同时,曹操占领了陇右。第二年,曹操率军攻打汉中的张鲁。同年十一月,张鲁投降,曹操占领了汉中。在曹操占领汉中后,他的手下劝他趁势攻打西川。曹操心里担忧关东的局势,没有采纳这些人的建议。他留下夏侯渊镇守关中,自己率领主力返回关东。

  刘备的手下中,有很多人都看出曹操占领汉中,对西川十分不利。他们多次劝说刘备夺取汉中,其中法正的建议被刘备采纳。刘备先是派部将攻打汉中,遭到了挫折。于是,刘备亲自率领主力发动了汉中之战。

  刘备在汉中之战里,也是艰难万分。他给诸葛亮写信,向诸葛亮求援发兵。诸葛亮当时对此十分犹豫,因为大战之后,西川的百姓也十分疲敝。他向杨洪征求意见,杨洪直截了当的回答他说,“汉中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何疑?”

  诸葛亮采纳了杨洪的意见,全力支援刘备,这才取得了汉中之战的胜利。从杨洪的话里,我们可以知道,汉中对益州的重要性。正是刘备夺取了汉中,才使得蜀汉有了立国的基础。正是蜀汉占领了汉中,才将曹操的势力驱逐至秦岭以北,使得蜀汉拥有了必须的战略纵深。

image.png

  二、曹魏对蜀汉的两次进攻。

  如果说曹魏对蜀汉没有发动过攻击,那也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在曹魏发动最后一次的灭蜀之战前,曹魏向蜀汉发动过两次大规模的进攻。不过,这两次进攻都以失败告终。

  第一次进攻是在诸葛亮发动对曹魏的第二次北伐后,曹魏对蜀汉发动了报复性进攻。这一次进攻的发起者是曹真。当时曹真因为前两次抵抗诸葛亮的功劳,被曹睿封为大司马。曹真在此后,便向曹睿建议讨伐蜀汉,得到了曹睿的应允。

  曹真将魏军兵分三路,一路由自己率领,从长安入子午谷,另外以偏将率军一部入斜谷。第二路由司马懿率领,从南阳溯汉水西上。第三路由张郃率领,自陇西南向建威以攻白马关。这三路的主要目标都是汉中。

  诸葛亮得知魏军的攻势,便自己率领军队在城固、赤坂当子午谷来防御魏军。他又让李严率领两万人马增援汉中,魏延率领一支军队西入羌中,牵制张郃等部。在诸葛亮的防御下,魏军进展缓慢。在进军途中,魏军遭遇了连续三十多天的大霖雨,山洪暴发,道路阻绝,进退两难。魏军在遭遇巨大损失后,被曹睿召回,这一次进攻宣告失败。

  曹魏第二次对蜀汉的进攻,是在曹爽专权之后。为了树立自己的权威,曹爽与夏侯玄一起,征发关陇的兵力,向蜀汉发动了进攻。这一次进攻与上一次一样,被王平率领的蜀军阻击在兴势山下。曹魏的军队在蜀军严密防守的山险前,进退两难。在加上道路险阻,后勤无法保障。最后,遭受了巨大损失的魏军只得撤退。这一仗,史书上记载,曹爽失亡甚众,关中为之虚耗。

  三、汉中争夺战的后遗症。

  我们从历史上的记载可以看到,曹魏对蜀汉的进攻,都在汉中北部的山区遭受了挫折。蜀军利用秦岭天险,将魏军阻截在山险之间。魏军辗转于蜀军的堡垒要塞之间,进不可攻,退不可守,最终只能撤军了事。

image.png

  蜀汉的这种防御体系,来源于当年的魏延。魏延在被刘备提拔为汉中太守的时候,就豪迈的对刘备说,如果曹操亲自率领全军前来,就阻止他的进攻。如果是其他偏将率领十万人马前来,就全部消灭他。在曹魏的两次进攻的过程中,验证了魏延的决策。兴势之战中,曹爽的十几万魏军,险些全军覆没在魏延构筑的防御体系前。

  魏军之所以不轻易发动对蜀汉的进攻,最大的原因就是秦岭天险。而对秦岭天险的畏惧,则主要来源自汉中争夺战。当年曹操在夏侯渊战死后,亲自率领魏军主力驰援汉中。可是在汉中争夺战中,面对凭险固守的刘备,曹操也一筹莫展。最后,曹操只是救出了汉中的败兵,撤回了关中。

  曹操的这一次失利,给曹魏上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曹魏阵营中,曹操被公认为最能用兵的人。连曹操都不能夺取汉中,那么其他人夺取汉中的希望更是渺茫。因此,在对蜀汉用兵的时候,汉中北部的天险,就成为反对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也可以看做是曹操汉中争夺战的后遗症。

  在曹睿制订曹魏的战略方针时,他采纳了孙资反对向蜀汉用兵的意见。孙资的主要理由是汉中地势险要,当年曹操攻打汉中,是先遭遇危险才获得了胜利。在汉中争夺战中,曹操救出汉中的军队后,经常说南郑是一个天狱,中斜谷是五百里的石穴。曹操认为那里的地势过于险要,能够救出夏侯渊的军队就已经十分不容易了。

  因此,孙资建议,对蜀汉采取防御战略。曹魏对内则发展生产,恢复经济,争取休养生息的时间。这样,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曹魏对蜀汉的总体优势会越来越大。到那个时候,曹魏再发动讨伐蜀汉的战争,会水到渠成。

  曹睿在听取了孙资的意见后,决定采取他的建议,分兵守险坚壁不出,以待国力强大,再寻衅灭蜀。由于曹魏制订了这样的国策,就出现了强大的曹魏坚守不战,而弱小的蜀汉屡次攻伐曹魏的情况。不过,由于双方实力悬殊,蜀汉一直不能对曹魏的核心区域予以打击。经过休养生息后,曹魏的国力越来越强,最终奠定了灭蜀的基础。

image.png

  四、蜀汉成也汉中,败也汉中。

  曹魏对蜀汉发动的两次进攻都惨遭失败,这印证了孙资的判断。因此,曹魏一直忠实的将防御的国策坚持下去,终于等来了灭蜀的那一天。公元263年,在司马昭的主持下,曹魏发动了对蜀汉的讨伐。

  在这一次讨伐前,曹魏内部很多人依然对这一次讨伐持有反对意见。司马昭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将军队主力交给他不信任,但是坚信伐蜀必将成功的钟会。曹魏兵分三路,西路由邓艾率领,中路由诸葛绪率领,负责绊住在沓中屯田的姜维,东路主力由钟会率领,兵分三道,分别由斜谷、骆谷和子午谷三道并进,进攻汉中。

  在过去蜀汉的防御体系中,汉中北部山区是防御的重中之重。自魏延时起,蜀汉在那里依托山险,构建了一系列的堡垒要塞,形成了一个完善的防御体系。当魏军进攻的时候,这个防御体系能够将魏军阻击在山险之间,让他们进退两难,只能撤退。

  可是当姜维掌握兵权后,他放弃了这个防御体系,采取了开门揖盗的方针。他放魏军进入汉中,自己的军队则坚壁清野,防守各个要点。这样,魏军进无所据,野无所掠,最后只能撤退。在这个时候,蜀军再进行追击,就能获得巨大的战果。

  但是,姜维的这种做法,完全是出于他的一厢情愿。他根本就无视蜀魏双方的军事实力差距。而且,在曹魏进攻之前,姜维还将蜀军的主力拉往沓中屯田,使得汉中实力空虚。结果,钟会的魏军轻易的就夺取了汉中,并占领了阳安关,打破了姜维的战略。

  虽然姜维抢占剑阁,暂时稳定了局势。可是西线又露出破绽,被邓艾偷渡阴平,袭取江油,在绵竹打败诸葛瞻的蜀军,直逼成都城下。刘禅在走投无路之下,只得投降,蜀汉因此灭亡。这个时候,姜维和他的部下虽然不甘心,可也无可奈何了。

  结语:

  三国时期,蜀汉对曹魏进行了十几次进攻,而曹魏则只回击了三次。究其原因,是因为蜀汉拥有的汉中北部的山险,已经蜀汉构筑的防御体系造成的。从曹操争夺汉中的失败,使得曹魏汲取了教训,制订了符合自己国情的战略。

  曹魏决定对蜀汉采取防御策略,集中精力和时间进行恢复生产,休养生息。这样,双方的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差距越来越大。最终,曹魏凭借强大的实力,发动了灭蜀之战,一举灭亡了蜀汉政权。

  在这一次灭蜀之战中,姜维一厢情愿的制订自己的防御策略,轻易的放弃汉中天险。这是蜀汉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双方实力相距巨大的情况下,放弃自己的优势,这种做法是不恰当的。事实证明,蜀汉占有汉中,就能够生存。如果失去了汉中,蜀汉就必然灭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文章

    72

  • 浏览

    533

  • 获赞

    5295

赞一个、收藏了!

分享给朋友看看这篇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