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袁念琪:厨房间远去的“三件套”

2024-11-28 23:41:19 admin

  竹篮头、三件套饭焐窠、晨读饭格子是袁念远去当年厨房间里占C位的三样东西。


  厨房间里,琪厨陪伴多年的房间“三件套”不见了;那就是买小菜的竹篮头、上海人叫“饭焐窠”的三件套稻草编的草窠,还有被称作“饭格子”的晨读铝制饭盒。当年,袁念远去这“三件套”占厨房间C位并各司其职,琪厨小菜篮主外用来购物,房间饭焐窠主内足不出户,三件套而饭格子活络,晨读内外兼行。袁念远去

  在上世纪80年代前,琪厨到小菜场买小菜必提篮头,房间篮头多是竹子做的。在上海人家的厨房间,一只小菜篮是标配,大多是两只,有三四只就是大户。上海买不到竹篮头,杭州有卖。杭州不仅有买菜用的竹篮,还有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小竹篮。记得上世纪60年代到玉泉观鱼,妹妹的小竹篮不慎掉入池中,顷刻就被大青鱼咬碎。那时,在沪杭线回上海的车厢里,青黄色的竹篮到处可见。如当年流传的一部苏联电影的台词所说,“没有皮鞋我们就穿草鞋”。买不到竹编篮头的上海人,就用其他材料的小菜篮;多是用蓝白两色塑料带编的篮头,在小菜场与竹篮头平分秋色。菜篮不仅能装荤素菜,而且能当你的替身。过去买菜虽配给供应,但不保证能买到你想买或买得称心如意的菜。一要起早,好东西多在早市。二要有人脉,同学结队、邻居同行,还有买菜结识的朋友,人多就可建立利益共同体互助。要吃油豆腐烧肉,你排队买肉,让排队买豆制品的熟人给你留位,买肉买油豆腐两不误。若独自一人买菜也不怕分身无术,替身就是你手中的竹篮。大家约定俗成,把这东西不当东西的视为同仁。队伍前移时,你不在,也会有人把竹篮替身前挪。后来出现了替身的替身,砖头、打结稻草绳、旧茶杯破搪瓷碗等都可替代竹篮。那天到社区食堂买菜,前面是二十几个托盘在排队,盘里放包餐巾纸或乐扣乐扣等,仿佛当年小菜场竹篮排队的场景浮现于眼前。1983年,我还在南市的中学教书。一天,图书馆的李老师送我几只有拎襻的塑料袋。没多久,这种被叫作“马甲袋”的东东替代了买小菜的竹篮头,直到今天。

  窠同竹篮一样,也是当年上海人家厨房间必备的。用金黄稻草编织的草窠有盖,用来为烧好的饭和汤保温;在严寒的冬日更是大放光彩。家庭主妇还为饭焐窠度身定做布外套,把饭焐窠及焐窠盖包裹起来;不但让饭焐窠经久耐用,也美化了这一厨房成员。为让保温更具效果,姆妈还缝制了一块微型薄棉被,用来填塞锅子与草窠内壁间的空隙。这饭焐窠还能一窠多用,姆妈用它来焐甜酒酿;水到渠成之时,打开饭焐窠那蒲垫样的盖,一股酒香在屋内飘溢开来。

  电饭煲取代饭焐窠,也是在马甲袋换下竹篮头的同一时期。虽电饭煲的价格远超饭焐窠,但人们毫不犹豫地进行更新换装。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生活条件的改善,谁会有福能享而不享。饭盒与竹篮和饭焐窠不同,它要里外兼顾。饭盒长方形,在家用于存放食物,在外用于蒸饭热菜。它是我中学时,学工学农不可或缺的宝贝;盒盖上,贴着写有自己姓名和班级的橡皮膏。大的一个饭盒蒸饭,把米淘洗干净后放上一定比例的水;小的一个盛着家里带的菜;然后把饭盒交给食堂。吃饭时,到食堂的大蒸笼里找自己的饭盒。大家捧着饭盒吃得香,还互相分享各家的小菜。有一年在铝制品厂劳动,厂里食堂不只不为学生、同样不为本厂工人提供饭菜,只提供蒸的服务。厂里工人师傅也是带饭菜到食堂蒸。

  饭盒的另一用途是蒸煮针头消毒。那时,针头不是一次性使用,而是用后消毒再用。医院是这样,姆妈在家也是这样操作。小时候生病打针,在家都是姆妈打的针。(袁念琪)

友链


  • 文章

    711

  • 浏览

    51

  • 获赞

    6992

赞一个、收藏了!

分享给朋友看看这篇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