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报刊文:许多心灵鸡汤是小聪明而非大智慧,甚至是庸俗哲学

2024-12-01 10:23:05 admin

­  许多“鸡汤”是军报鸡汤小聪明而非大智慧,有的刊文甚至是庸俗的哲学,它的许多心灵小聪轻薄载不动人生的厚重,它的智慧哲学矫情化解不了生活的矛盾。

­  很多时候,甚至我们的庸俗确应问问自己,在车载斗量的军报鸡汤“心灵鸡汤”面前,又有多少自己的刊文看法。契合当下民众追求成功渴求养心的许多心灵小聪心理需要,社会上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智慧哲学“心灵鸡汤”:书摊上,“成功人士”打造的甚至励志书吸引眼球;微信“朋友圈”里,触目可及的庸俗是种种所谓“箴言”——“心灵鸡汤”以其快餐式的文本、大众化的军报鸡汤口味、小清新的刊文包装,赢得了许多人的许多心灵小聪追捧,于是,点赞、收藏、转发,对“煲汤”乐此不疲。可是,当我们用理性、辩证的眼光去思考和辨析这些貌似深刻的故事加哲理时,就会发现,不少“鸡汤”都掺杂着水分,有的恐怕只是添加了鸡精的汤。

­  试举两例。一例是《老鹰的再生》,说的是老鹰可以活到70岁,属于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到40岁左右时,它的一切功能就已退化,迟钝的爪子已经抓不住猎物,喙变得又长又弯啄不住食物,笨拙的翅膀更难以载动沉重的身体。要么等死,要么蜕变,鹰选择的是后者。它努力飞至山顶,停留在悬崖上,用喙击打岩石直到完全脱落,等新喙长出来后再把趾甲一根根拔掉,5个月后,新的羽毛也长出来了,它脱胎换骨,重新翱翔蓝天。结论是,有了革新的勇气和再生的决心,才能诞生新的自我。寓意讲得很励志、很正确,到哪儿都没人敢说不对。然而实际上,它是反科学的。动物学家指出,所有鸟类的新陈代谢都快于人类,不要说让一只老鹰150天不吃不喝,就是一个月,它基本上就会变成悬崖上的肉干。观点正确应当以真实论据为基础,或者说,真理不能建立在荒诞不经的细节之上。用脱离客观实际、臆造的事例来论理,能让人信服吗?

­  再一例《止语是一种修行》,说的是一个流浪汉希望像菩萨那样受到顶礼膜拜,便以“不开口”为承诺坐上了莲花台。一个求菩萨赐予美德的富人掉了钱包,恰好被一个祈求金钱的穷人捡到(他以为是菩萨显灵),流浪汉忍住没有说透。后来,又来了一个祈求出海平安的渔民,被富翁当成那个捡走钱包的人,两人厮打起来。流浪汉终于忍不住说出了真相。菩萨嗔道,你开口以为自己很公道,但是,穷人因此没有得到那笔救命钱,富人没有修来好德行,渔夫出海赶上风浪葬身海底……由此得出结论,止语是一种修行,无言是一种境界。平心而论,这个励心小品富有哲理,与吉人寡语、沉默是金的古训异曲同工。但是要问,凭什么穷人就可以不劳而获,渔夫就得遭受冤枉?再进一步说,故事的价值取向也有问题。一位名人说过:“历史将记取的社会转变的最大悲剧,不是坏人的喧嚣,而是好人的沉默。”如果不论什么情况都是不争不辩,不论是非对错都是无言无语,那么,不公就会盛行,暴力就会发生,真相就会蒙蔽,早晚有一天,自己也会成为“止语”的受害者。

­  “心灵鸡汤”语言简洁、情节简单、叙述精致、笔调优美,使受众在不需要劳心费神的情况下就能获得一种心灵的抚慰,符合不需花钱或者花小钱就能得到享受的消费主义理念。但它往往用简单的因果逻辑来代替深刻的分析与理性的判断,用局部的点上的结论割裂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这就决定着许多“鸡汤”是小聪明而非大智慧,有的甚至是庸俗的哲学,它的轻薄载不动人生的厚重,它的矫情化解不了生活的矛盾。

­  (原题为《心灵鸡汤”不都是美味》)

责任编辑:郑莉莉

  • 文章

    68

  • 浏览

    533

  • 获赞

    316

赞一个、收藏了!

分享给朋友看看这篇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