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艺评|多情的礁石——看张雷平画展《走走停停》

2024-11-28 22:31:53 admin


龙年前夕,新民张雷平先生在龙美术馆举办了一个别出心裁的艺评画展,题目叫《走走停停》。多情的礁走走停停,张雷展走走停海报上的平画“走走”两字,是新民分开的,间距较长;而“停停”两字,艺评则是多情的礁有重叠的。旨在以生命呼吸的张雷展走走停节奏,以驻足回望的平画方式,向观众展示艺术家的新民创作历程和最新成果。

“走走停停”,艺评也是多情的礁画家在艺术创造中需要保持的一种心理生理状态。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曾说过:“阿尔卑斯山谷里的张雷展走走停一条汽车路上风景极好,路边插着一个标语牌劝告游人说:‘慢慢走,平画欣赏啊!’一般人在这车水马龙的世界里,都像阿尔卑斯山的汽车,趁着平路拼命向前跑;不过也有些比较幸运的人们偶尔能听‘慢慢走’的劝告,驻足流连一会儿,来欣赏阿尔卑斯山奇景。”看《走走停停》画展,我们也需要有一种“慢慢走”“停一停”的欣赏态度。

张雷平是位谦和文雅、温婉娴静的江南女画家,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具有扎实的中西美术基础。她在自己的绘画艺术生涯中,坚持“经常要用一个陌生人的眼光看自己”。40多年来,她走过国内外的山山水水,也不断停下脚步,审视走过的创作足迹。她的画风和题材不断变化,从花草到芦苇;从梯田到古城、海边礁石;她虽然用的是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工具和线条,笔下却有现当代西方绘画的格局与手法。这次画展的40余幅作品的描绘对象主要是海礁石,独具特色。

2022年春天,张雷平关在工作室里待了两三个月。画笔为伴,她将创作锁定为海礁石。白天,将宣纸铺在地上,匍匐着把心中积累的对于海礁的感情抒写出来,用线条去书写礁石的各种性格和气质,描绘礁石在不同环境下的表情。当夜幕降临,望着窗外一座座楼房,张雷平仿佛回到了故乡的浙江海边,看到一块块大大小小的海礁石孤独地矗立着,苍茫粗砺,直面风雨海浪,别有一种独立不拘的坚忍和倔强。

2022年夏天,她又奔向了海边,看着沐浴在阳光碧水中的礁石,呼吸着自由清新的空气,创作欲望再度被激发出来,作品色彩饱满,线条灵动自由,这些画的名字分别叫《快乐的石头》《灿若石花》和《晨曦》。

此次展出的40多幅作品,绝大部分是近年新作。在此之前,张雷平更热衷于画田野、古城或者花草。张雷平说:“这次画海礁,就是想从海礁的石头里借鉴一些滋养自己的力量。”“礁石”是这次画展的主题,也是张雷平用“胸中块垒”塑造的新的意象。

这些不同形态的“礁石”画作,极具震撼力。它与其说是来自于巨大的尺幅,不如说是来自于具有抽象意味、充满冲击力的构图,自由而老辣的线条,画面蓬勃而出的艺术激情和生命的能量。她用吴昌硕的绘画风格,弥补女性艺术家作画纤弱的缺陷;她以礁石的素朴、纯粹、坚韧和定力,宣扬它们不事张扬,厚重坚实,外拙内秀。这也是画家外柔内刚、外静内热品格的艺术体现。

在张雷平的水墨画中,中国画传统构图结聚离散、回转分合的取势被灵活运用到极致,又植入西方绘画的光影、构成与形式感,更沉淀着传统水墨的优雅气韵,笔下是一以贯之的浩荡与澎湃。她将独立坚韧的个性和高远的志向全部融入了创作中,她不愿意重复前人,赋予传统中国画以新的表现方式。她的中国画有现代感。这个现代,是渗透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是创造的、活泼的、充满生命力的现代。无论是描摹礁石的嶙峋还是梯田的层叠,那种线条所形成的结构形式和生长关系,为她抒情写意的风格表现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张雷平说,海礁也是有表情的。无论是在烈日骄阳之下、落日熔金之际、或月上中天之时,她都用自己的情感或想象中的笔墨色调去表达,借以赞扬礁石不媚不俗的气质和斑驳多姿的容颜。这些礁石作品是一曲曲灌注着生气的乐章。如《晨曦》是一幅纸本彩墨。线条活泼有机趣,礁石在清晨阳光之下,显示斑斓的色彩,红的、白的、黄的、蓝的、黑的礁石块,显得生机勃勃。

四幅黑色的《礁石》则是另一种风格。正是在那些被封控的岁月里,她画的不仅是礁石,而是一种高贵的气质。画上的线条如风之舞,如云之卷,如浪之骇,鬼斧神工,正气淋漓。这些黑色的《礁石》,既具有学院派艺术的严谨细致,又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息,通过对自然界坚韧顽强的生命存在的由衷赞美,营造出了属于艺术家本人的意蕴深邃的诗性境界。浪花腾空飞溅,礁石坚定不移,打动人们的正是她来自生命感性的直接体验,是画家的气势、精神和胸怀。

著名诗人艾青写过一首题为《礁石》的诗,其中有这样几句:

“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这首诗,是对画家张雷平《礁石》画作系列的阐释,也是对画家张雷平品格的写照。(戴平)



友链


  • 文章

    1

  • 浏览

    41

  • 获赞

    4

赞一个、收藏了!

分享给朋友看看这篇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