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子孙三代如何夺了曹操家的江山

2024-12-01 15:18:27 admin

  东汉末期到魏晋始末,司马山政权分割,懿孙藩王争乱,代何夺曹的江整个政治局势很不明朗,司马山呈一片混沌之势。懿孙政权的代何夺曹的江交替过程如同一条流经山路十八弯的长河般,这时常出现比汪洋大海还要疯狂的司马山巨浪和风啸。然而有一个家族,懿孙宛如一艘巨轮,代何夺曹的江在惊涛骇浪中,司马山在急弯险滩间,懿孙自由如常地行驶着,代何夺曹的江安全地抛锚登陆。司马山这个家族,懿孙就是代何夺曹的江魏晋史上从幕后走到台前的司马家族。

  早在三国时期,坊间传闻当世有四大权谋家,即“卧龙、凤雏、幼麒、冢虎”。卧龙是诸葛亮,凤雏是庞统,幼麒是姜维,冢虎就是司马懿。司马懿是司马家族最杰出的代表人物,同时他也是西晋王朝的真正奠基者。

  司马懿为后人熟知的事迹,恐怕就是和诸葛亮的七年抗战史了。期间虽然司马懿败数居多,可是在与纵观整个中国战争史上都能算是最杰出的军事家之一的诸葛亮的战斗中,司马懿还是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诸葛亮在被围困多日后,于营中病逝,此后蜀郡便兵败如山倒,如果不是当时魏明帝不肯下令,司马懿很可能就会成功直捣黄龙,彻底灭掉蜀国。

  司马懿活到七十三岁,在纷乱不定、物质贫瘠的魏晋年代,这已经算是高寿了。要知道魏晋时期,人们的平均寿命只有四十几岁,司马懿大半生都位居人臣之首,累牍繁简、驰骋沙场的政治生涯,本应是最消耗人的生命力的,并且所谓“伴君如伴虎”,人的生命一旦走上仕途就不受保障了,可是司马懿终究还是顺利走完大半人生路,靠的不是灵丹妙药延年益寿,而是他的大智慧和大机智。

司马懿

网络配图

  司马懿擅长装病,曹操还是一个小领主时,便找人礼聘司马懿,司马懿明白,当时的曹操还不是汉朝统治者的对手,长期待在他的身边是件危险的差事,所以就装病在床。曹操屡次请人去打探虚实,结果每一个使者看到司马懿躺在床上,动也不动,都相信司马懿真的中风了。后来曹操也相信了这一事实,短时间内没有再去找司马懿。最厉害的是,司马懿晚年的时候,魏帝曹芳年幼,曹爽党群意欲篡权夺位,司马懿为避一时风头,同时也给自己积蓄力量一举铲除曹爽党群,再次装病。曹爽认为天下间唯一能对他篡权之事构成不利影响的就是司马懿这个老骨头,并且也早有耳闻,司马懿极其擅长装病,所以便派出心腹上门察看其是否真病了。探子进了司马家大门后,司马懿就以他的老谋深算给后学们好好上了一课,什么叫“将计就计”。司马懿在两名婢女的搀扶下于厅中会见了探子,这时一婢女递上一碗汤药,司马懿用嘴去接,结果喝得汤药流满了衣领,把前胸衣弄得斑斑驳驳。探子又向司马懿试探性提问,司马懿直接伪装成说话已经不灵便的样子,吞吞吐吐、含糊结舌,一副不日就将赴死的颓态。探子一看,老家伙都成这样了,赶紧回去把这好消息报告了曹爽。这次装病很好地麻痹了曹爽,基本上让曹爽放弃了对司马懿的戒心,从而也对后来司马懿一网打尽曹爽党群提前投了一枚烟雾弹。这等城府,这等演技,要放在现今,估计横扫各项影帝奖项是没有问题的。然而在当时,这种战术为司马懿避去很多不可直面的麻烦和祸事,也为他日后重新崛起进行了有效的软缓冲。

  司马懿经历三代托孤辅主,多年政治经验的积累,使他培养了一群可靠精干的羽翼臣子,终于在扫除曹爽党群后,成功从幕后走向台前,如同当初曹操以魏代汉般,以晋代魏,控制着几乎整个天下的政权。然后司马懿到死,都没有封王称帝,其实以他当时权倾天下的条件完全可以做到,他最终没有选择这条路,很可能是因为受曹氏一门恩泽太深,没有曹操就没有司马懿,曹操知司马懿、识司马懿、信司马懿,曹操之后的曹丕、曹叡都是如此,甚至到了魏文帝时期,无论是文帝还是明帝与司马懿商讨天下大事时,都是亲自奔赴司马懿家中,对司马懿的待遇宛如汉待萧何般。

  司马懿死后,长子司马师继承了父权,后早丧,次子司马昭便替补上台,顺袭了父兄的权位,进一步扩大司马家族在当时的统治局面,使天下政权进一步集中在手,同时也加快了代魏的进程。

司马懿

网络配图

  司马昭在多数后人眼中也是一个文采武功一流的人物,尤其有一点是世人无法否认的,那就是他多年随父征战,练就了卓越的军事才能。自三国期间到魏时伐蜀的漫长战役,中途盖世枭雄曹操也只是做到和蜀吴三足鼎立天下的地步,后魏文帝曹丕在位时多次攻打蜀国,又是陆战又是水战,使尽一切手段,最终还是兵败回朝,抑郁在胸不得舒展而英年早逝。到魏明帝的时候,蜀国疆域虽然被不断削减,可依然在华夏版图上占据一席之地,这其中三代君主,其父司马懿都辅佑始终,也没能荡平蜀国,到了司马昭的时候,他成功率领大军一举灭掉了蜀国。

  灭蜀之后,司马昭做了件令后人感恩戴德的功绩,那就是派人集中整理并学习诸葛亮的军事理论,这一举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将领,这些将领在后来镇压反贼中立下赫赫战功。司马昭从蜀地班师回朝后,直接就自号晋公,之后更堂而皇之地视魏帝曹髦如无物封自己为晋王,并立司马炎为世子。

  司马昭封王的行为,彻底激怒了魏王曹髦,曹髦深知再这般下去,不但魏朝要被取代,自己更是性命不保。于是在一个下雨的午后,召集了自己的一干心腹和部分可以信任的臣子,集聚一堂。曹髦执剑跃到书案上,满面怒容,声色凄厉地鼓动人心,“诸位都是大魏的贤臣名将,我曹髦这些年深受诸位忠孝之恩,今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这是要篡权,如此明目张胆,完全不把我大魏政权放在眼里,这不仅是对我的一种背叛,更是对诸位多年来对大魏辛苦付出的一种不尊重,今日我就要上门剿杀司马贼子,可愿助我一臂之力?不成功便成仁,来日成功肃贼后,诸位就是我大魏的保国功臣。还请诸位不要犹豫,与我一起保住大魏政权……”

  曹髦话音刚落,反对之声便纷纷而起,都劝告曹髦放弃,忍气吞声。当时朝中大臣多数是拥护司马昭的,毕竟司马昭集团的势力不是曹髦所能比拟的。曹髦也算是一血性汉子,可惜时不他待,当时他的势力太过弱小,他不听众臣的劝告,会后便带了百余亲兵,披甲戴盔,浩浩荡荡往司马昭家杀去了。孰料,早有人向司马昭通风报信,司马昭派了一支精兵在半路把曹髦给截杀了。

  司马昭杀曹髦后,立曹奂为帝,即魏元帝,曹奂只是一个傀儡,此时的天下已经真正属于司马家族了。公元265年,司马昭中风死后,司马家族又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走到了台前,这就是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司马炎继承王位,并逼曹奂下台,正式建立西晋,号晋武帝,成了晋国的开国君主,建都洛阳,同时追尊司马昭为文皇帝,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

  司马炎创立晋国,被后人理解为顺理成章的事,他的功绩完全建立在司马懿、司马师和司马昭三代人的基础上,一路走来水到渠成。后人也普遍认为司马炎并无杰出才能,只能说命好,投对了胎。

司马懿

网络配图

  司马炎登基后,国家已经趋于稳定,不再有大的动乱,于是司马炎天真地认为江山从此就巩固了,便撤销边防军事,一心致力改善农田制,可他的天真幼稚最终给他带来了恶果,出现了史上有名的“八王之乱”。

  从司马懿到司马炎,中国政治的变化,对于这时期中国文学的发展来说,同样也有深深的影响,比如司马昭时期,由于高度的政治压迫,连续的文字狱,使当时的中国士人们,已经不敢再去轻易地谈政治,即使是歌功颂德,有时候也容易“马屁拍在马腿上”,因此这时期的中国文学,更多的是以田园诗的兴起等借物寓情的方式为主流。建安文学的豪迈大气,瑰丽动人,到这时期基本上荡然无存。高度的政治压迫,使士人们的政治热情大大泯灭,关注的主流,早已经转向了哲学、思想、鬼神等方面,大量这方面内容的作品日益流行了起来。而到了司马炎当政时期,虽然一定程度上放松了政治高压,但是这时期魏晋文学的消极趋势,已经不可避免,外加天下统一,经济日益繁荣,士人集团地位的日益提高,中国知识分子们的兴趣,也转向了逃避现实,及时行乐。司马炎的宽松,反而让高度政治压迫积累的士风流毒,在他当政时期迅速地发酵。我们今天虽然津津乐道魏晋风度,但是毫不夸张地说,魏晋时代,是中国知识分子士风最萎靡的时代,敢于为国家担当责任的知识阶层越来越少,一个没有人敢于担当责任的国家,自然最终也变成一个不负责任的国家。魏晋灭亡于“五胡乱华”的结局,在这里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文章

    93

  • 浏览

    97

  • 获赞

    2257

赞一个、收藏了!

分享给朋友看看这篇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