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发布春节期间消费调查与舆情分析报告:年夜饭只卖套餐、3D眼镜强制收费

2024-11-28 22:01:53 admin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 2024龙年春节长假期间,江苏江苏消费市场活力旺盛,发布分析饭餐饮消费需求升级,春节餐文旅消费迎来热潮。期间强制为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消费更好地激发消费活力,调查2月22日,舆情眼镜江苏省消保委结合春节期间消费热点调查数据,报告聚焦消费投诉、年夜维权舆情大数据,卖套发布2024年春节假期江苏省消费调查与舆情分析报告。收费

线上调查显示,江苏春节期间,发布分析饭从消费预算看,春节餐有45.1%的期间强制受访者总体消费预算在2001-5000元,还有35.9%的受访者预算在5001-10000元,2000元以下和10000元以上的占比分别是10.8%、8.2%。从消费领域看,年货礼品、餐饮服务、旅行游玩居主要消费领域的前三位,还有出行交通、鞋帽服饰、家具家电等领域。

春节期间主要消费领域图表。资料图片

舆情监测数据显示,春节假期期间,江苏省与出行、食宿、文旅等消费相关的消费维权舆情信息共计116856条,整体呈上升走势,2月17日为舆情高峰,舆情信息22304条。舆情信息影响力值高达14.95亿人次。经梳理发现,江苏省消费维权舆情热点包括:餐饮消费存在新问题、文旅服务仍需提升、电影消费槽点集中、烟花爆竹亟待规范,此外还有机票价格大涨、新能源车续航等热门话题引发舆论关注。

消费维权舆情信息走势图。资料图片

餐饮消费存在新问题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不断升级,更多的人愿意在除夕夜走出家门,到饭店去吃年夜饭。线上调查发现,有58.2%的受访者在外预订了春节年夜饭,整体满意度较高。但是也有不少人遇到问题,主要包括只能点套餐,不可单点餐;设置最低消费;价格不合理上涨;使用预制菜但未提前告知等。

预订年夜饭遇到问题图表。资料图片

春节期间,江苏省内有关餐饮消费维权舆情信息共计13674条,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多家饭店餐厅出现不合理预订门槛,消费者只能预订指定套餐,造成“舌尖上的浪费”。年夜饭一桌难求、订金不退、菜品分量缩水、服务变差等问题层出不穷。二是线上预订年夜饭订单问题突出,如线上订单被无故取消、配送延迟、无法配送却显示已送达不退款。三是预制菜走进年夜饭餐桌争议四起,有人认为预制菜省时省力非常方便快捷,还有人担忧食品安全、口感问题。

消费者侯先生2月17日投诉称,自己在南京某店铺购买一只鸭子,店家声称是真空包装,且能保存半月甚至更久,但是没到时间就坏了,与商家沟通,进行消费投诉没人理。

消保委意见:

食品安全一直是各方关注重点,春节期间守护好“舌尖上的健康”更为重要。作为消费“新概念”,预制菜在种种热议中已然走上年夜饭餐桌,成为过年消费“新宠”。如何有效规范预制菜的发展、助力市场繁荣,是接下来各方携手努力的方向。相关部门应联合相关行业协会明确预制菜的概念,出台相应的标准、政策,针对包括预制菜在内的食品安全加强监管,畅通消费投诉举报渠道,及时查处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商家要严格落实“食以安为先”原则,确保食品安全健康卫生的基础上,丰富品种类别,供消费者多元选择。消费者在购买时也要擦亮双眼,选择产品标识规范详细的预制菜,做自身健康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旅游服务质量仍需提升

春节期间,江苏各地节日氛围浓厚,旅游市场火爆异常。线上调查发现,有61.4%的受访者旅行游玩,整体满意度较高。但是,有消费者在酒店或民宿服务方面遇到问题,主要有价格不合理上涨、服务质量差、房间与宣传不符、到店后被临时提价或无房可住等问题。而在景区游玩时,也有超过六成消费者表示遇到问题,主要集中在商品价格不合理上涨、服务价格未明示、排队等待时间长、设施不完善、服务态度差等方面。

景区/服务区接受服务遇到情况图表。资料图片

舆情监测发现,有关旅游消费维权舆情信息共计16839条,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部分景区人流量大,观赏时间短,游客体验感不佳。二是价格问题引发消费者不满,部分景点、停车场收费偏高遭吐槽,还有部分游乐园存在额外收费情形。三是网购门票、旅游年卡引发纠纷,平台拒绝退票、商家宣传介绍不到位等现象存在。

消费者庞女士2月13日投诉称,在网上预订江苏某酒店,酒店声称该房型价格标错于是操作退订。结果消费者再次预订后涨价300元,消费者认为非常不合理。

消保委意见:

节假日期间旅游出行成为不少消费者的不二选择,但是酒店大幅涨价、出行拥堵、景区旅游观感不佳一直是困扰消费者的“三大难题”。这些难题不仅阻碍了旅游消费环境的不断优化,还降低了消费者的假日消费热情。建议商家在节假日期间,更应做到诚信经营,合理涨价,多在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上下功夫;景区管理部门也应提前谋划,对于人流量大的景区及时发布参观须知,预约要求等,制定更加合理有效的方案,提升消费者体验感和满意度。同时,消费者也应对节假日出行有合理预期和安排,尽量避开人群拥挤的景点,错峰出行。

电影消费槽点集中

春节期间,电影票房一路飘红,线上调查数据显示,有55.5%的受访者有过观影、KTV等娱乐消费,整体满意度较高,但是也有不少消费者遇到如按摩座椅影响观影体验、广告时间过长、捆绑销售、虚假出票、3D眼镜强制收费等乱象。舆情监测发现,与电影相关的消费维权舆情信息共计6180条,平台更改票价、退票难等问题引发关注。

观影、KTV等娱乐消费遇到过的消费问题。资料图片

消费者周女士2月16日投诉称,在南京某影院观看电影。该影片为3D影片,票价50.4元,且每位观影者收取4.5元服务费,检票后才告知3D眼镜需自带或购买影院提供的眼镜方可观影,影院拒绝提供免费3D眼镜,此强制消费行为严重影响消费者观影心情,既不合法也不合理,希望对此捆绑销售行为进行投诉,制止这种严重侵害消费者的行为。

消保委意见:

长假期间,电影市场焕发蓬勃活力,与此同时消费端也滋生出不少争议,如电影票不可退改、不提供免费配套3D眼镜等老生常谈问题也再次引发舆论关注。网友在吐槽该类现象的同时,也呼唤更加有效完善的纠纷解决机制以及舒心人性化的市场服务。今年年初,便有一地试点电影开场后也能退票的机制,消费者震惊之余纷纷点赞。上述举措很大程度上为规范电影市场,倒逼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助力。诚然,各地情况不一,退改政策也不能一刀切,建议影院、电影制作方等可联合尝试探索差异化、阶梯式的电影票退改政策,回应消费者的迫切心声,提升优质的观影服务;同时,要明确告知影厅服务费所对应的服务,对于一些收费项目,如3D眼镜的购买,也应及时告知消费者,确保消费者的选择权和知情权。

烟花爆竹亟待规范

烟花爆竹的“禁”与“放”始终是舆论热议的话题之一。监测发现,江苏省有关烟花爆竹的消费维权舆情信息共计3169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烟花爆竹销售中响数不够、存在误导或违法经营等行为,消费者难以事先辨别,例如无锡一网友发文称购买烟花说好能放3分钟,结果30秒就结束了。二是潜藏安全隐患,例如点燃的仙女棒温度高达1000℃、点燃周边物品引起火灾事故频发。三是部分燃放烟花爆竹行为不符合规定或要求,如在禁放区燃放,引发网友吐槽。

消保委意见:

燃放烟花爆竹是不可或缺的欢度春节的民俗传统,寄托着人们对新一年的期盼与希望。但安全事件多发、频发、易发,特别是燃放烟花爆竹烫伤、烧伤或导致财物损失等现象屡见不鲜。目前,我国对于销售、燃放符合质量标准的烟花爆竹规定尚在讨论中。实践可以看到,在烟花爆竹的生产、售卖以及燃放环节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监管盲区。建议相关监管部门应持续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及时整治不合格的假冒伪劣产品,消除安全隐患。同时商家要合法合规售卖烟花爆竹产品,不虚假宣传,诚信经营。消费者不在禁燃区燃放,燃放过程中以人身安全为第一,让烟花爆竹成为年味的有效“添加剂”。(孙婉婉 薛晶晶

 

责任编辑:吕成海上一条:山东省烟台市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警示:老年人警惕保健品欺诈和虚假宣传陷阱下一条:深圳市消委会春节期间消费投诉报告显示:旅宿、观影、网络连接、生鲜配送成投诉热点

友链


  • 文章

    589

  • 浏览

    1

  • 获赞

    4167

赞一个、收藏了!

分享给朋友看看这篇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