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报》报道我院“品管圈”管理经验

2024-11-28 19:31:56 admin

编者按:8月27日《健康报》第三版头条,品管圈报道了我院用品管圈管理工具对医院实行精细化管理的健康经验经验。相关报道内容如下:

                                   “品管圈”带来了什么 
                           本报记者 甘贝贝 廖志林 通讯员 刘 欢


  一线员工发现问题后向科主任或护士长汇报,报报并提交解决方案。道院方案通过后,管理成立“品管圈”研究解决问题。品管圈去年9月,健康经验在院长石应康的报报策动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了 “品管圈”探索。道院
  “品管圈”即由数人自发组成的管理小团体,集思广益,品管圈按照一定程序解决工作中的健康经验问题。据该院“品管圈”负责人、报报运营管理部的道院舒泽蓉介绍,目前该院成立了240个“品管圈”,管理其中已达成预定目标的有40个,取得阶段成果的有68个。60余个临床科室、护理单元、医技科室、职能部门参与其中。
  从被动接受任务到主动解决问题
  急诊科医务人员每天都要做很多操作,其中一部分是有创操作,如果失误,对病人的伤害较大。比如,中心静脉置管若操作不当,容易造成气胸、血胸或局部血肿。
  在主治医师余海放的建议下,去年9月,急诊科成立了以“保证急诊操作的时效性和安全性”为目标的“技术培训及技术准入评估‘品管圈’”。为指导急诊医师的临床操作,“圈子”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参考国家相关法律及临床诊治指南,制定急诊科涉及的所有临床常见操作规范。“圈子”至今已制定气管插管术操作规范、气管切开术操作规范等32种有创操作的操作规范。低年资医生和新来科室的住院医师都要经过技能培训并且通过考核评估。只有考核合格且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住院医师才能够独立操作。
  余海放说,做这项工作耗时耗力,但是如果低年资医生有规范可依,就能保证操作安全,而且在他们熟练掌握这些技能后,又可以培训更多的年轻医生;上级医生也可以更多地关注技术创新,使整个学科的技术水平更上一层楼。“做‘圈长’快1年了,最大的内心变化是,我在做事时不再只想着自己要做好,更会从整个科室的角度思考怎样才能做得更好。”
  据该院急诊科主任曹钰介绍,急诊科目前成立了18个“品管圈”。科室的文化氛围渐渐变了,员工从过去的被动接受任务到主动发现问题,从单纯的完成任务到优化行为,大家在争着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也说明,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不一定只靠经济激励手段。”曹钰说。
  陈姣是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2010年本科毕业生,目前在该院呼吸内科做护师,“库房管理品管圈”使参加工作不久的她在院内小有名气。
  陈姣带领的“品管圈”,把大学图书馆对图书排序的方法移植到库房管理中。比如,安全留置针在A2、B2区域,绷带在D2区域……每一类物资都用第一个拼音字母加数字标识好所在区域,使护士对每种物资的位置、基数,都能心中有数。
  陈姣告诉记者,今年5月,医院宣传部采访了她,并且在周四全院的电视晨会上播出了视频。那次电视晨会后,在医院工作的师妹给她发来短信:“你的例子让我知道了护士不只是打针输液,还有很多可以学习和发挥的地方,以后也朝这个方面努力。”
  “医院和科室对我的鼓励和肯定,使我发自内心地想把工作做得更好。”陈娇笑眯眯地说。
  “‘品管圈’给基层员工提供了一个展示聪明才智、发现解决问题、自主管理的舞台。通过这样的舞台,大家敢于向存在的问题叫板,敢于向新领域挑战,提高了大家组织协调的技能,也给许多学科提供了一个管理发展的方向。”石应康说。
  推动了学科间的交叉和融合
  丁群芳是该院老年医疗科副主任医师,也是“老年骨折多学科干预品管圈”的“圈长”。“老年人是骨折的高发人群,往往同时伴有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老年痴呆、失能等,骨折后急性围手术期风险较高,容易产生许多并发症。”丁群芳说,目前我国临床对老年骨折患者普遍采取单科诊疗模式,大多数非老年科的医生对老年人多病共存状况认识不足,往往不注重对老年患者进行综合风险评估,造成了病人风险高与被照护的感受差,且主管医生往往感到压力很大。
  去年9月,丁群芳的老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综合干预方案通过后,包括骨科创伤组、老年病科各亚专业、麻醉科、营养科、康复理疗科、心理卫生中心的20余位医生和护士在内的“老年骨折多学科干预品管圈”成立了。现在,只要骨科创伤组接到65岁以上的复杂老年患者,就会通知“圈子”里的相关科室人员进行综合会诊,从不同角度依照国际相关量表进行评估,包括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麻醉风险评估、谵妄风险评估等,并从内外科干预、营养干预、心理干预等多角度出发制订干预计划。
  “品管圈”活动促进了科室间的合作,拓展了跨学科的合作方向,推动了学科的交叉、融合。据丁群芳介绍,目前该院营养科正在申请课题,题目是对骨折围手术期老年人的营养干预;康复科多次邀请老年医疗科的医生交流经验,内容涉及老年患者对康复的需求和注意事项等;骨科与老年科合作带教华西临床医学院八年制的博士生,实行双导师制,这在华西医院还是第一次。
  丁群芳也坦陈,这种工作模式涉及多个科室,责权利的划分和具体操作等管理问题还在摸索中。
  医疗质量实实在在提高了
  78岁的贾奶奶是华西医院的“老病号”。记者在老年科病房见到她时,她正坐在病床上,一旁的护士在帮她洗脚。
  去年年初,贾奶奶因为跌倒,左侧股骨颈骨折了。今年7月,贾奶奶再次跌倒,造成右侧髋部骨折。
  贾奶奶说,两次住院的体验不一样。“第一次骨折时,换药还得坐轮椅到骨科,特别不方便。上次手术以后,我躺了两个月,躺得浑身难受,现在手术不到1个星期,我都能坐着了。”
  丁群芳解释说,贾奶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抑郁症、慢性阻塞性肺病等10多种疾病,并且长期服用多种药物。这次骨折后,在多学科小组的综合评估和干预下,顺利度过急性阶段,未发生术后严重并发症;术后三四天护士就开始帮助她坐床、单脚立。“根据国外相关指南的建议,让病人早期活动,更有利于康复。这也是在‘品管圈’活动中老年科和骨科沟通的结果。”
  “医疗质量实实在在提高了。”丁群芳说,今年共有13位老年患者进入“老年骨折多学科团队干预品管圈”,围手术期均无感染,无新发深静脉血栓、心脑血管意外、褥疮,术前发生的褥疮通过干预已经痊愈。
  “品管圈”带来的医疗质量的提高,效果是明显的。
  小儿ICU“PICC(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品管圈”,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率为90%,留置时间最短10天,最长65天,平均37.5天,均无明显并发症的发生。与外周留置针相比,每位在小儿ICU住院7天的患儿静脉穿刺次数平均减少25次,药物按时使用的时间提高到99%,护理工作人员减少静脉穿刺时间为45分钟/天。
  “胸外科并发症品管圈”使胸外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由2011年的9.85%降至2012年2月~6月的8.42%……
  采访中,华西医院的专家表示,医院的“品管圈”管理模式实际是一种文化理念,其目标是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改善患者就诊体验。


 

  • 文章

    24

  • 浏览

    197

  • 获赞

    32

赞一个、收藏了!

分享给朋友看看这篇文章

热门推荐